【活动报道】温州科技馆“幸福来敲门”第十五期|自我关怀第四课:我们都是会发光的小太阳
作者:温州科技馆来源:发布时间:2025-09-03浏览量:122
       8月31日,温州科技馆“幸福来敲门”开展第十五期活动,本次活动以“我们都是会发光的小太阳”为主题,特邀家庭教育指导师、自我关怀引导师楚雪娇老师,通过“互动+故事+实践”的方式,共同完成了一次对“自我接纳与内在关怀”的深度觉察,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!
       破冰游戏:击鼓传物,在欢笑中认识“独特的我”
       活动伊始,一只毛茸茸的皮卡丘在孩子们手中跳跃传递——鼓声阵阵,笑声洋溢,每当节奏暂停,拿到玩偶的家庭就大方分享自己:“我是小宇,来自温州,最喜欢的玩具是拉布布!”“我是乐乐妈妈,平时总盯着孩子写作业,今天想学学怎么先照顾好自己。”通过这个简单的小游戏,大家迅速拉近了距离,气氛也变得轻松融洽。

       随后播放的皮克斯动画影片《月神》,像一席温柔的视觉寓言。讲述了一个不愿遵循父辈的传统、坚持用自己方式敲打星星的小男孩,仿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缩影。雪娇老师轻声引导:“你有没有哪一刻,也像他一样,想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?”一位妈妈若有所悟:“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够好,是我们忘了每一颗星星,本来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发光。


       共鸣时刻:聆听内心的两种声音
       当我们遇到困难时,心里常常会响起两种不同的声音。雪娇老师分享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故事:小澈画画搞砸了,一边责怪自己“怎么这么笨,考前没复习好”,突然又想起美术老师之前对他说“没关系的,每个艺术家都会遇到意外……”
       这一案例迅速引发了现场亲子家庭的共鸣。多位孩子主动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:一名小朋友谈到跑步比赛摔倒时,既因母亲的责备感到委屈,又为自己未能表现更好而难过;另一名孩子提到弹钢琴出错时,面对父亲的批评产生的压力与自我期待之间的冲突。也有家长坦诚分享,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,往往陷入“能力不足”的自我怀疑,尽管理性上也明白已经尽力。

       雪娇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指出,这两种声音分别体现出“自我苛责”与“自我关怀”两种心理模式:一种像严厉的裁判,不断强调不足;另一种则如同友善的朋友,给予理解和支持。我们往往习惯了前者,却忽略了后者才是真正能给我们力量的关怀。


       做自己的好朋友:从身体到心灵的全方位关怀
       “既然我们都渴望被温柔对待,为什么不先做自己的好朋友呢?”雪娇老师带大家进入“自我关怀实践”环节,从四个维度展开:
       照顾身体:关注休息、饮食与运动。
       照顾情绪:情绪波动时,先停下来,不急于否定。
       不欺负自己:接纳不完美,信任成长是一个过程。

       支持与边界:“当你需要帮助时,勇敢说‘我需要支持’;当别人越界时,学会拒绝。”


       千纸鹤祝福:把温暖的话语送给自己
       活动尾声,雪娇老师请大家折一只千纸鹤,并写下送给自己的祝福。孩子们写下:“希望我更勇敢!”、“愿我考试不紧张!”家长则写道:“接受自己的不完美”、“少焦虑,多陪伴”。
       折叠过程中,有人反复尝试仍折不好翅膀,老师轻声提醒:“此时你是在责怪自己,还是在鼓励自己?”最终,当一只只承载心愿的千纸鹤在手中成型,孩子们兴奋地为它们命名——“我的叫‘勇气鹤’!”“这是‘快乐小太阳’!”
       分享环节,一位小朋友说:“我总折歪,但后来告诉自己‘慢慢来’,就成功啦!”一位妈妈表示:“我性子急,但孩子爸爸很稳,其实我们家可以互相补足。”

       雪娇老师最后总结:“我们每个人都是会发光的小太阳——不是因为完美,而是因为我们愿意注视自己的光,也愿意温暖彼此。今天的练习只是一个开始,让我们持续练习:爱自己、看见自己、关怀自己。”


       此次活动,通过“互动+体验”的模式,帮助大家学会自我关怀,让“接纳与爱”成为亲子关系的底色。未来,温州科技馆还将推出更多贴近需求的科普活动,用科学启迪心灵,以温情陪伴成长。我们愿与每一个家庭携手同行,在科学的引领下,共同营造更健康、更温馨的家庭生活。

版权所有 浙江温州科技馆 COPYRIGHTS© 2018(C) WZST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2650号-1